【論】卷35〈報應品 2〉: 復次,佛自說因緣,所謂「菩薩、菩薩字性空。」是中雖但說菩薩字空,而五眾亦空。 「空中無色,離色亦無空」者,「空」名法空,法空中乃無一毫法,何況麁色!「空亦不離色」,所以者何?破色故有空,云何言離色!受、想、行、識亦如是。何以故?佛自更說因緣,所謂「但有名字謂為菩提,但有名字謂為菩薩,但有名字謂為空」。(中略)
復次,菩薩能如是觀無生,不見離是不生不滅法,有生有滅、有垢有淨。何以故?佛自說因緣:「一切法皆憶想分別、因緣和合故,強以名說。」不可說者是實義;可說者皆是名字。
【論】卷36〈習相應品 3〉: 問曰: 若法畢竟空,何以有名字? 答曰: 名字若是有,與法俱破;若無則不應難。名字與法俱無有異,以是故知一切法空。 復次,一切法實空。所以者何?無有一法定故,皆從多法和合生。若無有一,亦無有多。譬如樹,根、莖、枝、葉和合故有假名樹;若無樹法,根、莖、枝、葉為誰和合?若無和合則無一法;若無一法則亦無多,初一、後多故。 復次,一切諸觀語言戲論皆無實者,若世間常亦不然,世間無常亦不然;有眾生、無眾生,有邊、無邊,有我、無我,諸法實、諸法空皆不然。如先種種論議門中說。若是諸觀戲論皆無者,云何不空?
【論】卷42〈集散品 9〉: 上來「非住、非不住門」破菩薩名字及諸法;今以「異門」破菩薩名字,無法可說為菩薩。何以故?菩薩非是五眾,五眾非是菩薩;五眾中無菩薩,菩薩中無五眾;五眾不屬菩薩,菩薩不屬五眾;離五眾無菩薩,離菩薩無五眾。如是菩薩名字不可得,當知是空。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。 譬如夢中有所見,皆是虛妄不可說,此夢中無有定法相——所謂五眾、十二入、十八界,但有誑心。餘影、響、焰、化,亦如是,但誑耳目! 如虛空,一切法中不可說,無相故。虛空與色相違故,不得說名為色;色盡處亦非虛空,更無別法故。若謂入出為虛空相,是事不然!是身業非虛空相;若無相,則無法。以是故,虛空但有名字。菩薩名字亦如是。
【屬於】第一義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