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37〈習相應品 3〉: 令眾生常安隱、得涅槃,是名「利益」。復有二種利益:一者、離苦,二者、與樂。復有二種:滅眾生身苦、心苦。復有三種:天樂、人樂、涅槃樂。復有三種:離三界,入三乘。如是菩薩摩訶薩無量阿僧祇利益眾生。 \{\{1EAFEDC5.jpg\}\} \{\{86228BBE.jpg\}\} \{\{01F59757.jpg\}\} (編註:論文的意思應該是一種乘一種樂,所以說是三種樂。印老的意思應該是離三界是一種樂,入三乘是一種樂,所以說是二種樂。)
【論】卷64〈無作實相品 43〉: 「利益」者,未得涅槃,但令得智慧、禪定等今世、後世樂。
【論】卷65〈無作實相品 43〉: 如是人能實修行般若波羅蜜,以法禮佛,自得實法利益,故能「利益眾生」
【論】卷66〈歎信行品 45〉: 「利益」亦有二種:一者、今世利、後世利,為說法以法治生,勤修利事;二者、未信教令信,破戒令持戒,寡識令多聞,不施者令布施,癡者教智慧——如是等,以善法利益眾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