====== 菩薩四念處 ====== 【論】卷1〈序品 1〉:   復次,餘經中說四念處,隨聲聞法門。於是比丘觀內身三十六物,除欲貪病;如是觀外身,觀內外身。今於四念處,欲以異門說般若波羅蜜。如所說:菩薩觀內身,於身不生覺觀,不得身,以無所得故。如是觀外身,觀內外身,於身不生覺觀,不得身,以無所得故。於身念處中觀身而不生身覺觀,是事甚難;三念處亦如是。 【經】卷48〈四念處品 19〉:   佛告須菩提:「菩薩摩訶薩摩訶衍,所謂四念處。何等四?   「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,內身中循身觀,亦無身覺,以不可得故。外身中、內外身中循身觀,亦無身覺,以不可得故。勤精進一心,除世間貪憂。內受、內心、內法,外受、外心、外法,內外受、內外心、內外法,循法觀,亦無法覺,以不可得故。勤精進一心,除世間貪憂。   (中略:[[菩薩身念處|菩薩身念處]])   「外身、內外身亦如是。   「[[菩薩受念處|受念處]]、[[菩薩心念處|心念處]]、[[菩薩法念處|法念處]]亦應如是廣說。須菩提!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。 【論】卷88〈四攝品 78〉:   見身、受、心、法實相,是名「四念處」。 【空義】[[四念處內外空|四念處內外空]] 【屬於】[[菩薩三十七品|菩薩三十七品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