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大智度論辭典:智慧知三世無礙

Action disabled: export_raw

智慧知三世無礙

【論】卷26〈序品 1〉:   佛以「智慧知過去、未來、現在世,通達無礙」者,此三種智慧,於三世通達無礙故,三業隨智慧行。

問曰:   過去諸法已滅已盡,無所復有;未來世諸法,今不來不生,未和合;現在乃至一念中無住時,云何能知三世通達無礙? 答曰:   佛說過去、未來、現在,通達無礙,此言豈虛?   復次,若無過去、未來,但有現在一念頃,佛亦不得成就無量功德。如十種智是十力,是時亦不得一心有十智。若爾者,佛亦不得具足十力。以是因緣故,知有過去、未來。

問曰:   若過去、未來、現在皆有者,何等是無?佛說四諦,苦諦觀無常等相,無常名生滅、敗壞、不可得;若過去法今實有,不名為無常、敗壞、不可得。   復次,若過去、未來、現在皆有者,便墮常,何以故?是法在未來世中定有,轉來現在,從現在轉入過去;如人從一房入一房,不名失人? 答曰:   若不失,有何咎?

問曰:   若無無常,無罪無福,無生無死,無縛無解。   「罪」名殺等十不善道,若無無常,無殺等罪。如「分別邪見」中說:「刀在身七分中過,無所惱害。」   「福」名不殺等十善道。   「無常」名分別生死;若無無常,亦無生死,亦無縛亦無解。如是等無量過咎! 答曰:   諸法三世各各有相:過去法有過去相,未來法有未來相,現在法有現在相。若過去、未來有現在相者,應有是難;而今過去、未來、現在各自有相。   復次,若實無過去、未來,亦無出家律儀。所以者何?若現在惡心中住,過去復無戒,是為非比丘。又賢聖人心在世俗中,是時應當是凡夫!無過去、未來、現在道故。如是亦無五逆等諸罪。所以者何?是五逆罪業已過去,及死時入地獄,是五逆罪未來,無業故無報;現在身不為逆罪,若無過去,則無逆罪;若無逆罪,何有餘罪?福亦如是。若無罪福,是為邪見,與禽獸無異!   復次,我不說:「過去、未來如現在相有。」我說:「過去雖滅,可生憶想,能生心心數法;如昨日火滅,今日可生憶想念,不可以憶想念故火便有。若見積薪,知當然火,亦生心想念;明日火如過去火,不可以今心念火火便有;未來世事亦如是。」   現在心,雖一念時不住,相續生故,能知諸法。內以現在意為因,外以諸法為緣,是因緣中生意識,用意識自在知過去、未來、現在法;但不自知現在心心數法,餘者悉知。 \{\{869E7A4D.jpg\}\} 問曰:   《般若波羅蜜.如相品》中,「三世一相,所謂無相」,云何言佛智慧知三世通達無礙? 答曰:   諸佛有二種說法:先分別諸法,後說畢竟空。若說三世諸法,通達無礙,是分別說;若說三世一相無相,是說畢竟空。   復次,非一切智人,於三世中智慧有礙;乃至觀世音、文殊師利、彌勒、舍利弗等諸賢聖,於三世中智慧皆有礙。以是因緣故,說佛智慧於三世中通達無礙,不為空事故說。   復次,有人於三世中生邪見,謂過去法及眾生有初、無初。若有初,則有新眾生;諸法亦無因無緣而生。若無初亦無後,若無初、無後,中亦無。初名有中、有後,無前;後名有初、有中,無後;中名有初、有後。若眾生及諸法無初,亦無中、無後;若無三世,則都無所有。   復次,若無初,云何有一切智人?   破如是等邪見故,說三世諸法一相,所謂無相,不為破三世佛智慧。 \{\{7E017EC3.jpg\}\} 問曰:   無相是為有邊! 答曰:   若無相,即是無邊。不可說、不可難法,云何言有邊?若無相中取相,非是無相。是無相名為不可得空:是中無相亦不可得,空亦不可得,是故名不可得空。

  復次,佛有二種道:一者、福德道,有人聞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智、十八不共法等,生恭敬信樂心;二者、智慧道,有人聞說諸法因緣和合生故無有自性,便捨離諸法,於空中心不著。如月能潤物,日能熟物,二事因緣故萬物成就;福德道、智慧道亦如是。福德道,能生諸功德;智慧道,能於福德道中離諸邪見著。 \{\{8010B1FF.jpg\}\}   以是故,佛雖說諸法畢竟空,亦說三世通達無礙而無咎。

【屬於】十八不共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