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隨意五欲供佛
【論】卷93〈淨佛國土品 82〉: 又以隨意五欲供養諸佛及僧及餘眾生。是菩薩以好車、馬、妻妾、伎直、幡蓋、金銀、衣服、珍寶,出家人所不受,則施諸眾生,作願言:「令我國土眾生常得隨意五欲。」
問曰: 此五欲,佛說如火、如坑、如瘡、如獄、如怨、如賊,能奪人善根,菩薩何以願使眾生得五欲?又佛說弟子應納衣、乞食、坐林樹下,菩薩何以為眾生求得五欲? 答曰: 天上、人中五欲是福德果報。若今世、若後世,貧窮薄福者不能自活,則行劫盜;或為物主所害,或為財殺他;或被詰問,妄言不作。如是,次第作十不善,皆由貧窮故作。若人五欲具足,則所欲隨意,則不行十不善。 菩薩國土眾生豐樂自恣、無所乏少,則無眾惡,但有愛、慢等軟結使。若聞佛所說、或聞弟子所說,以心柔軟故,聞法,易可得道;雖著心多,利根故,聞無常、苦、空等,即便得道。譬如垢膩之衣,則以灰泥淹之,經宿以水浣之,一時都去。菩薩不欲令眾生著故以五欲施,但欲令一時捨故與之。 如汝先說:「佛教弟子納衣、乞食。」宿罪因緣生在惡世,染著心多,若得好衣、美食著心則深;又為求好衣食故,妨廢行道。是菩薩淨佛國土眾生,無量福德成就,五欲一等故,不復貴著,亦不更求,故無所妨。 又復,若行者離五欲修苦行,則增長瞋恚;又復,憶念五欲,則生煩惱,爾時則無所向。是故佛言:「捨苦樂,用智慧,處中道。」是故淨佛國土,五欲施無妨。
【相關】供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