====== 不起瞋恚心 ====== 【論】卷33〈序品 1〉:   小乘及諸凡夫,尚不應生瞋恚心,何況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!身為苦器,法自受惱;譬如犯罪之人,自致刑戮,自作自受,不應怨人。但當自護其心,不令起惡!譬如人遭惡風雨寒熱,亦無所瞋。復作是念:「菩薩求佛,以大悲為本,若懷瞋恚,則喪志願。瞋恚之人,尚不得世間樂,何況道樂!瞋恚之人,自不得樂,何能以樂與人!」 【論】卷72〈大如品 54〉:   復次,以自大心故,則喜生瞋恚,憍慢是瞋之本,瞋是一切重罪之根。若菩薩於眾生起[[下心|下心]],眾生若罵、若打,則無恚恨;譬如大家打奴,奴不敢瞋恨。若菩薩自高、意下眾生者,眾生侵害,忿然生怒;如奴打大家,則起瞋怒。 【相關】[[除瞋恚蓋|除瞋恚蓋]] 【十地】[[五地遠離瞋恚|五地遠離瞋恚]] 【屬於】[[不起六蔽|不起六蔽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