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行無得得般若
【論】卷18〈序品 1〉:
復次,若菩薩不行一切法、不得一切法故,得般若波羅蜜。所以者何?諸行皆虛妄不實,或近有過,或遠有過:如不善法近有過罪;善法久後變異時,著者能生憂苦,是遠有過罪。譬如美食、惡食,俱有雜毒。食惡食即時不悅,食美食即時甘悅,久後俱奪命故,二不應食!善、惡諸行亦復如是。
問曰:
若爾者,佛何以說三行:梵行、天行、聖行?
答曰:
行無行故,名為聖行。何以故?一切聖行中,不離三解脫門故。
梵行、天行中,因取眾生相故生,雖行時無過,後皆有失。又即今求實,皆是虛妄;若賢聖以無著心行此二行,則無咎。若能如是行無行法皆無所得,顛倒虛妄煩惱畢竟不生。如虛空清淨故,得諸法實相。以無所得為得,如無所得般若中說:「色等法非以空故空,從本已來常自空。色等法不以智慧不及故無所得,從本已來常自無所得。」是故不應問「行幾波羅蜜得般若波羅蜜」!諸佛憐愍眾生,隨俗故說行,非第一義。
問曰:
若無所得、無所行,行者何以求之?
答曰:
無所得有二種:一者、世間欲有所求,不如意,是無所得。二者、諸法實相中,受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,非無有福德智慧增益善根。如凡夫人,分別世間法故有所得;諸善功德亦如是,隨世間心故說有所得,諸佛心中則無所得。

\n【相關】行六波羅蜜二種
復次,若菩薩不行一切法、不得一切法故,得般若波羅蜜。所以者何?諸行皆虛妄不實,或近有過,或遠有過:如不善法近有過罪;善法久後變異時,著者能生憂苦,是遠有過罪。譬如美食、惡食,俱有雜毒。食惡食即時不悅,食美食即時甘悅,久後俱奪命故,二不應食!善、惡諸行亦復如是。
問曰:
若爾者,佛何以說三行:梵行、天行、聖行?
答曰:
行無行故,名為聖行。何以故?一切聖行中,不離三解脫門故。
梵行、天行中,因取眾生相故生,雖行時無過,後皆有失。又即今求實,皆是虛妄;若賢聖以無著心行此二行,則無咎。若能如是行無行法皆無所得,顛倒虛妄煩惱畢竟不生。如虛空清淨故,得諸法實相。以無所得為得,如無所得般若中說:「色等法非以空故空,從本已來常自空。色等法不以智慧不及故無所得,從本已來常自無所得。」是故不應問「行幾波羅蜜得般若波羅蜜」!諸佛憐愍眾生,隨俗故說行,非第一義。
問曰:
若無所得、無所行,行者何以求之?
答曰:
無所得有二種:一者、世間欲有所求,不如意,是無所得。二者、諸法實相中,受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,非無有福德智慧增益善根。如凡夫人,分別世間法故有所得;諸善功德亦如是,隨世間心故說有所得,諸佛心中則無所得。

\n【相關】行六波羅蜜二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