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大智度論辭典:念佛所說

念佛所說

【論】卷22〈序品 1〉:   ⑴念佛所演說者,佛語美妙,皆真實,有大饒益。   ⑵佛所演說,亦深亦淺:觀實相故深,巧說故淺。   ⑶重語無失,各各有義故。   ⑷佛所演說住四處,有四種功德莊嚴:一、慧處,二、諦處,三、捨處,四、滅處。   ⑸有四種答,故不可壞:一、定答,二、解答,三、反問答,四、置答。   ⑹佛所演說,或時聽而遮,或時遮而聽,或聽而不遮,或遮而不聽;此四皆順從無違。   ⑺佛說得諸法相故,無戲論;有義理說故,破有、無論。   ⑻佛演說隨順第一義,雖說世間法亦無咎,與二諦不相違故。   ⑼隨順利益說,於清淨人中為美妙;於不淨人中為苦惡;   ⑽於美語苦語中亦無過罪;   ⑾佛語皆隨善法,亦不著善法。   ⑿雖是垢法怨家、亦不以為高;雖種種有所訶,亦無有訶罪;雖種種讚法,亦無所依止。   ⒀佛言說中,亦無增無減,或略或廣。   ⒁佛語初善,久久研求亦善。   ⒂佛語雖多,義味不薄。   ⒃雖種種雜語,義亦不亂。   ⒄能引人心,亦不令人生愛著;   ⒅雖殊異高顯,亦不令人畏難。   ⒆雖遍有所到,凡小人亦不能解。   ⒇佛語如是有種種希有事,能令人衣毛為竪,流汗氣滿,身體戰懼;   (21)亦能令諸天心厭,聲滿十方,六種動地;   (22)亦能令人於無始世界所堅著者能令捨,所不堅著者能令樂。   (23)佛語,罪惡人聞之,自有罪故,憂怖熱惱;善一心精進入道人聞,如服甘露味,初亦好,中亦好,後亦好。

  (24)復次,多會眾中,各各欲有所聞,佛以一言答,各各得解,各各自見佛獨為我說。   (25)於大眾中雖有遠近,聞者聲無增減,滿三千大千世界,乃至十方無量世界;   (26)應度者聞,不應度者不聞。譬如雷霆振地,聾者不聞,聽者得悟。   如是種種念佛言語。 \{\{4030F53A.jpg\}\}

【相關】通達無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