忍異性
【論】卷14〈序品 1〉:
復次,若有女人來欲娛樂,誑惑菩薩,菩薩是時當自伏心,忍不令起。
如釋迦文尼佛在菩提樹下,魔王憂愁,遣三玉女:一名樂見,二名悅彼,三名渴愛;來現其身,作種種姿態,欲壞菩薩。菩薩是時心不傾動,目不暫視。三女念言:「人心不同,好愛各異;或有好少,或愛中年,或好長好短,好黑好白,如是眾好,各有所愛。」是時三女,各各化作五百美女,一一化女作無量變態,從林中出。譬如黑雲,電光暫現,或揚眉頓睫,嫈嫇細視,作眾伎樂,種種姿媚,來近菩薩,欲以態身觸逼菩薩。爾時,密迹金剛力士瞋目叱之:「此是何人,而汝妖媚敢來觸嬈!」爾時,密迹說偈呵之:\n 「汝不知天命, 失好而黃髯;\n 大海水清美, 今日盡苦醎。\n 汝不知日減, 婆藪諸天墮;\n 火本為天口, 而今一切噉。」
「汝不知此事,敢輕此聖人!」
是時,眾女逡巡小退,語菩薩言:「今此眾女端嚴無比,可自娛意,端坐何為?」
菩薩言:「汝等不淨,臭穢可惡,去勿妄談!」菩薩是時,即說偈言:\n 「是身為穢藪, 不淨物腐積,\n 是實為行廁, 何足以樂意!」
女聞此偈,自念:「此人不知我等清淨天身而說此偈」,即自變身,還復本形,光曜昱爍,照林樹間,作天伎樂,語菩薩言:「我身如是,有何可呵?」
菩薩答言:「時至自知!」
問曰:
「此言何謂?」
以偈答言:\n 「諸天園林中, 七寶蓮華池,\n 天人相娛樂, 失時汝自知!\n 是時見無常, 天人樂皆苦,\n 汝當厭欲樂, 愛樂正真道!」
女聞偈已,心念:「此人大智無量,天樂清淨,猶知其惡,不可當也!」即時滅去。菩薩如是觀婬欲樂,能自制心,忍不傾動。
復次,菩薩觀欲,種種不淨,於諸衰中,女衰最重。刀火、雷電、霹靂、怨家、毒蛇之屬,猶可暫近;女人慳妬、瞋諂、妖穢、鬪諍、貪嫉,不可親近。何以故?女子小人,心淺智薄,唯欲是視,不觀富貴、智德、名聞,專行欲惡,破人善根。桎梏、枷鎖,閉繫、囹圄,雖曰難解,是猶易開;女鎖繫人,染固根深,無智沒之,難可得脫。眾病之中,女病最重。如佛偈言:\n 「寧以赤鐵, 宛轉眼中; 不以散心,\n 邪視女色。 含笑作姿, 憍慢羞恥;\n 迴面攝眼, 美言妬瞋。 行步妖穢,\n 以惑於人; 婬羅彌網, 人皆沒身。\n 坐臥行立, 迴眄巧媚; 薄智愚人,\n 為之心醉。 執劍向敵, 是猶可勝;\n 女賊害人, 是不可禁。 蚖蛇含毒,\n 猶可手捉; 女情惑人, 是不可觸。\n 有智之人, 所應不視; 若欲觀之,\n 當如母姊。 諦視觀之, 不淨填積;\n 婬火不除, 為之燒滅!」
復次,女人相者,若得敬待,則令夫心高;若敬待情捨,則令夫心怖。女人如是,恒以煩惱、憂怖與人,云何可近?親好乖離,女人之罪;巧察人要,女人之智。大火燒人,是猶可近;清風無形,是亦可捉;蚖蛇含毒,猶亦可觸;女人之心,不可得實。何以故?女人之相:不觀富貴、端政名聞,智德、族姓,技藝、辯言,親厚、愛重,都不在心,唯欲是視;譬如蛟龍,不擇好醜,唯欲殺人。又復女人不瞻視,憂苦憔悴;給養敬待,憍奢叵制。
復次,若在善人之中,則自畜心高;無智人中,視之如怨;富貴人中,追之敬愛;貧賤人中,視之如狗。常隨欲心,不隨功德。
如說:
國王有女,名曰拘牟頭。有捕魚師,名述婆伽,隨道而行,遙見王女在高樓上。窓中見面,想像染著,心不暫捨,彌歷日月,不能飲食。
母問其故,以情答母:「我見王女,心不能忘!」
母諭兒言:「汝是小人,王女尊貴,不可得也!」
兒言:「我心願樂,不能暫忘,若不如意,不能活也!」
母為子故,入王宮中,常送肥魚美肉,以遺王女而不取價。
王女怪而問之:「欲求何願?」
母白王女:「願却左右,當以情告;我唯有一子,敬慕王女,情結成病,命不云遠;願垂愍念,賜其生命!」
王女言:「汝去!月十五日,於某甲天祠中,住天像後。」母還語子,「汝願已得」,告之如上。沐浴新衣,在天像後住。
王女至時,白其父王:「我有不吉,須至天祠以求吉福。」
王言:「大善!」
即嚴車五百乘,出至天祠;既到,勅諸從者齊門而止,獨入天祠。
天神思惟:「此不應爾!王為世主,不可令此小人毀辱王女!」即厭此人,令睡不覺。王女既入,見其睡重,推之不悟,即以瓔珞直十萬兩金,遺之而去。去後,此人得覺,見有瓔珞,又問眾人,知王女來;情願不遂,憂恨懊惱,婬火內發,自燒而死。以是證故,知女人之心不擇貴賤,唯欲是從。
復次,昔有國王女,逐旃陀羅,共為不淨。又有仙人女,隨逐師子。如是等種種,女人之心無所選擇。
以是種種因緣,於女人中除去情欲,忍不愛著。
\n【除染】九相除染\n【屬於】生忍
復次,若有女人來欲娛樂,誑惑菩薩,菩薩是時當自伏心,忍不令起。
如釋迦文尼佛在菩提樹下,魔王憂愁,遣三玉女:一名樂見,二名悅彼,三名渴愛;來現其身,作種種姿態,欲壞菩薩。菩薩是時心不傾動,目不暫視。三女念言:「人心不同,好愛各異;或有好少,或愛中年,或好長好短,好黑好白,如是眾好,各有所愛。」是時三女,各各化作五百美女,一一化女作無量變態,從林中出。譬如黑雲,電光暫現,或揚眉頓睫,嫈嫇細視,作眾伎樂,種種姿媚,來近菩薩,欲以態身觸逼菩薩。爾時,密迹金剛力士瞋目叱之:「此是何人,而汝妖媚敢來觸嬈!」爾時,密迹說偈呵之:\n 「汝不知天命, 失好而黃髯;\n 大海水清美, 今日盡苦醎。\n 汝不知日減, 婆藪諸天墮;\n 火本為天口, 而今一切噉。」
「汝不知此事,敢輕此聖人!」
是時,眾女逡巡小退,語菩薩言:「今此眾女端嚴無比,可自娛意,端坐何為?」
菩薩言:「汝等不淨,臭穢可惡,去勿妄談!」菩薩是時,即說偈言:\n 「是身為穢藪, 不淨物腐積,\n 是實為行廁, 何足以樂意!」
女聞此偈,自念:「此人不知我等清淨天身而說此偈」,即自變身,還復本形,光曜昱爍,照林樹間,作天伎樂,語菩薩言:「我身如是,有何可呵?」
菩薩答言:「時至自知!」
問曰:
「此言何謂?」
以偈答言:\n 「諸天園林中, 七寶蓮華池,\n 天人相娛樂, 失時汝自知!\n 是時見無常, 天人樂皆苦,\n 汝當厭欲樂, 愛樂正真道!」
女聞偈已,心念:「此人大智無量,天樂清淨,猶知其惡,不可當也!」即時滅去。菩薩如是觀婬欲樂,能自制心,忍不傾動。
復次,菩薩觀欲,種種不淨,於諸衰中,女衰最重。刀火、雷電、霹靂、怨家、毒蛇之屬,猶可暫近;女人慳妬、瞋諂、妖穢、鬪諍、貪嫉,不可親近。何以故?女子小人,心淺智薄,唯欲是視,不觀富貴、智德、名聞,專行欲惡,破人善根。桎梏、枷鎖,閉繫、囹圄,雖曰難解,是猶易開;女鎖繫人,染固根深,無智沒之,難可得脫。眾病之中,女病最重。如佛偈言:\n 「寧以赤鐵, 宛轉眼中; 不以散心,\n 邪視女色。 含笑作姿, 憍慢羞恥;\n 迴面攝眼, 美言妬瞋。 行步妖穢,\n 以惑於人; 婬羅彌網, 人皆沒身。\n 坐臥行立, 迴眄巧媚; 薄智愚人,\n 為之心醉。 執劍向敵, 是猶可勝;\n 女賊害人, 是不可禁。 蚖蛇含毒,\n 猶可手捉; 女情惑人, 是不可觸。\n 有智之人, 所應不視; 若欲觀之,\n 當如母姊。 諦視觀之, 不淨填積;\n 婬火不除, 為之燒滅!」
復次,女人相者,若得敬待,則令夫心高;若敬待情捨,則令夫心怖。女人如是,恒以煩惱、憂怖與人,云何可近?親好乖離,女人之罪;巧察人要,女人之智。大火燒人,是猶可近;清風無形,是亦可捉;蚖蛇含毒,猶亦可觸;女人之心,不可得實。何以故?女人之相:不觀富貴、端政名聞,智德、族姓,技藝、辯言,親厚、愛重,都不在心,唯欲是視;譬如蛟龍,不擇好醜,唯欲殺人。又復女人不瞻視,憂苦憔悴;給養敬待,憍奢叵制。
復次,若在善人之中,則自畜心高;無智人中,視之如怨;富貴人中,追之敬愛;貧賤人中,視之如狗。常隨欲心,不隨功德。
如說:
國王有女,名曰拘牟頭。有捕魚師,名述婆伽,隨道而行,遙見王女在高樓上。窓中見面,想像染著,心不暫捨,彌歷日月,不能飲食。
母問其故,以情答母:「我見王女,心不能忘!」
母諭兒言:「汝是小人,王女尊貴,不可得也!」
兒言:「我心願樂,不能暫忘,若不如意,不能活也!」
母為子故,入王宮中,常送肥魚美肉,以遺王女而不取價。
王女怪而問之:「欲求何願?」
母白王女:「願却左右,當以情告;我唯有一子,敬慕王女,情結成病,命不云遠;願垂愍念,賜其生命!」
王女言:「汝去!月十五日,於某甲天祠中,住天像後。」母還語子,「汝願已得」,告之如上。沐浴新衣,在天像後住。
王女至時,白其父王:「我有不吉,須至天祠以求吉福。」
王言:「大善!」
即嚴車五百乘,出至天祠;既到,勅諸從者齊門而止,獨入天祠。
天神思惟:「此不應爾!王為世主,不可令此小人毀辱王女!」即厭此人,令睡不覺。王女既入,見其睡重,推之不悟,即以瓔珞直十萬兩金,遺之而去。去後,此人得覺,見有瓔珞,又問眾人,知王女來;情願不遂,憂恨懊惱,婬火內發,自燒而死。以是證故,知女人之心不擇貴賤,唯欲是從。
復次,昔有國王女,逐旃陀羅,共為不淨。又有仙人女,隨逐師子。如是等種種,女人之心無所選擇。
以是種種因緣,於女人中除去情欲,忍不愛著。
\n【除染】九相除染\n【屬於】生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