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生補處菩薩
【經】卷38〈往生品 4〉:
「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三生補處,行般若波羅蜜,以方便力入初禪乃至第四禪,入慈心乃至捨,入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,修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,入空三昧、無相、無作三昧,不隨禪生,生有佛處,修梵行。
「若生兜率天上,隨其壽終,具足善根,不失正念;與無數百千億萬諸天,圍繞恭敬,來生此間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\n【論】
問曰:
是三生菩薩,在十住地,已具足諸功德,今何以修習諸行?
答曰:
心未入涅槃,要有所行,所謂四禪乃至三三昧。
復次,是菩薩於天、人中,示行人法,修行求道。
復次,是菩薩雖在十住地,猶有煩惱習在;又於諸法猶有所不知,是故修道。
復次,是菩薩雖行深行,三十七品、三解脫門等,猶未取證;今為證故,更修諸行。
復次,雖是大菩薩,於佛猶小;譬如大聚火,雖有能照,於日則不現。如《放鉢經》中,彌勒菩薩語文殊尸利:「如我後身作佛,如恒河沙等文殊尸利,不知我舉足下足事!」以是故,雖在十住,猶應修行。
問曰:
三生菩薩,何以不廣度眾生,而要生佛前?
答曰:
是菩薩所度已多,今垂欲成佛,應在佛前。所以者何?非但度眾生得成佛,諸佛深法,應當聽聞故。(中略)
問曰:
三生菩薩,何以但生兜率天上,不生餘處?
答曰:
若在他方世界來者,諸長壽天、龍鬼神求其來處不能知,則生疑心,謂為幻化。
若在人中死人中生,然後作佛者,人起輕慢,天則不信;法應天來化人,不應人化天也!是故天上來生,則是從天為人,人則敬信。
無色界中無形,不得說法,故不在中生。
色界中雖有色身,可為說法,而深著禪味,不能大利益眾生故,是故不在中生。
下三欲天,深厚結使,麁心錯亂;上二天結使既厚,心軟不利。
兜率天上,結使薄,心軟利,常是菩薩住處。譬如太子將登王位,先於靜室七日齋潔,然後登正殿受王位。補處菩薩亦如是,兜率天上如齋處,於彼末後受天樂;壽終來下,末後受人樂,便成阿毘三佛。
無量百千萬億諸天圍遶,來生是間。以菩薩先常於無始生死中,往反天上人間,今是末後天身,不復更來生天,是故咸皆侍送。菩薩於彼壽盡,當下作佛;諸天壽有盡者、不盡者,作願下生,為菩薩檀越。
復次,諸天下者,欲常侍衛菩薩,以有百億魔怨,恐來惱亂菩薩故。
此菩薩生人中,厭老病死,出家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如《菩薩本起經》中說。
\n【相關】行禪菩薩有方便生
「舍利弗!有菩薩摩訶薩三生補處,行般若波羅蜜,以方便力入初禪乃至第四禪,入慈心乃至捨,入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,修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,入空三昧、無相、無作三昧,不隨禪生,生有佛處,修梵行。
「若生兜率天上,隨其壽終,具足善根,不失正念;與無數百千億萬諸天,圍繞恭敬,來生此間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\n【論】
問曰:
是三生菩薩,在十住地,已具足諸功德,今何以修習諸行?
答曰:
心未入涅槃,要有所行,所謂四禪乃至三三昧。
復次,是菩薩於天、人中,示行人法,修行求道。
復次,是菩薩雖在十住地,猶有煩惱習在;又於諸法猶有所不知,是故修道。
復次,是菩薩雖行深行,三十七品、三解脫門等,猶未取證;今為證故,更修諸行。
復次,雖是大菩薩,於佛猶小;譬如大聚火,雖有能照,於日則不現。如《放鉢經》中,彌勒菩薩語文殊尸利:「如我後身作佛,如恒河沙等文殊尸利,不知我舉足下足事!」以是故,雖在十住,猶應修行。
問曰:
三生菩薩,何以不廣度眾生,而要生佛前?
答曰:
是菩薩所度已多,今垂欲成佛,應在佛前。所以者何?非但度眾生得成佛,諸佛深法,應當聽聞故。(中略)
問曰:
三生菩薩,何以但生兜率天上,不生餘處?
答曰:
若在他方世界來者,諸長壽天、龍鬼神求其來處不能知,則生疑心,謂為幻化。
若在人中死人中生,然後作佛者,人起輕慢,天則不信;法應天來化人,不應人化天也!是故天上來生,則是從天為人,人則敬信。
無色界中無形,不得說法,故不在中生。
色界中雖有色身,可為說法,而深著禪味,不能大利益眾生故,是故不在中生。
下三欲天,深厚結使,麁心錯亂;上二天結使既厚,心軟不利。
兜率天上,結使薄,心軟利,常是菩薩住處。譬如太子將登王位,先於靜室七日齋潔,然後登正殿受王位。補處菩薩亦如是,兜率天上如齋處,於彼末後受天樂;壽終來下,末後受人樂,便成阿毘三佛。
無量百千萬億諸天圍遶,來生是間。以菩薩先常於無始生死中,往反天上人間,今是末後天身,不復更來生天,是故咸皆侍送。菩薩於彼壽盡,當下作佛;諸天壽有盡者、不盡者,作願下生,為菩薩檀越。
復次,諸天下者,欲常侍衛菩薩,以有百億魔怨,恐來惱亂菩薩故。
此菩薩生人中,厭老病死,出家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如《菩薩本起經》中說。
\n【相關】行禪菩薩有方便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