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大智度論辭典:菩提迴向心不俱

菩提迴向心不俱

【經】卷54〈天主品 27〉:   菩薩迴向心不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中,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在迴向心中;迴向心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中不可得,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迴向心中亦不可得。(中略)   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:「憍尸迦!迴向心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非心;是非心相,非心相中不可迴向。是非心相常非心相,不可思議相常不可思議相,是名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。」

【論】   菩薩初發意迴向與佛心作因緣,而初發意迴向時未有佛心,佛心中無初迴向心;雖無,而能作因緣。

問曰:   若初發心迴向時無菩提心者,何所迴向? 答曰:   般若波羅蜜實相中,諸法非常相、非無常相,非有相、非無相,故不應難言:「迴向心已滅無所有,云何與菩提作因?」   若諸法不生不滅,非不生非不滅,云何以不生不滅作難:「無菩提心,何所迴向!」   復次,佛自說菩提相非過去、非未來、非現在,云何難言「未來無菩提故,何所迴向」?   復次,如〈如品〉中說:「過去世不離未來世,未來世不離過去世,過去世如、未來世如,一如無二。」云何說「菩提心不在迴向心中,迴向心不在菩提心中」?

  但菩薩聞是讚歎佛法,發心愛樂:「我所有功德,皆迴向佛道。」從發心已來,乃至佛道,修是功德,不休不息;用如幻、如夢無所得故,是名「菩薩般若波羅蜜」;能知諸法因緣生果報而無有定相。   釋提桓因難:「何以故迴向心不在菩提心中可得?菩提心不在迴向心中可得?」   須菩提不以世諦如幻、如夢說,但以第一義諦說:「是二心皆空,非心相。」何以故?諸法畢竟空中,無是心非心。如是法,云何可有迴向?若有二法,可有迴向;譬如乘車西行,南有止宿處,故迴車趣向。車與迴向處異故,可有迴向;不得但有車而言迴向,無異故。

  「非心相常非心相」者,須菩提意謂:「是心相如常住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。」以非心相故非心,亦無是非心,是故說不可思議;不可思議亦常不可思議,不可籌量思惟取相。   以是因緣故,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因心似果,不似則不能生。若初心不淨,後不能發淨心;如鍊鐵不能成金。 \{\{DC86B8EC.jpg\}\}

【相關】非初後心得迴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