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聞少說法空|三藏中不多說法空
【論】卷31〈序品 1〉: 問曰: 若一切法空是真實者,佛三藏中,何以多說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法?如《經》說:「佛告諸比丘!為汝說法,名為第一義空。何等是第一義空?眼生無所從來,滅亦無所去,但有業有業果報,作者不可得!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亦復如是。」 是中若說「生無所從來,滅亦無所去」,是常,常法不可得故無常;但有業及業果報,而作者不可得,是為聲聞法中第一義空。云何言:「一切法空」?
答曰: 我,是一切諸煩惱根本,先著五眾為我,然後著外物為我所;我所縛故而生貪恚,貪恚因緣故起諸業。如佛說「無作者」,則破一切法中我;若說「眼無所從來,滅亦無所去」,則說眼無常,若無常即是苦,苦即是非我、我所;我、我所無故,於一切法中心無所著;心無所著故,則不生結使;不生結使何用說空!以是故,三藏中,多說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,不多說一切法空。 復次,眾生雖聞佛說無常、苦、空無我,而戲論諸法,為是人故說諸法空;若無我亦無我所,若無我、無我所,是即入空義。
問曰: 佛何以說「有業有果報」?若有業有果報,是則不空!(中略)
復次,有人求諸法相著一法,若有若無,若常若無常等;以著法故,自法生愛,他法生恚,而起惡業;為是人故說諸法空,諸法空則無有法。所以者何?所可愛法,能生結使,能生結使,則是無明因緣,若生無明,云何是實?是為法空。 復次,眾生有二種:一者、著世間;二者、求出世間。 求出世間,有上、中、下:上者利根,大心求佛道;中者中根,求辟支佛道;下者鈍根,求聲聞道。 為求佛道者,說六波羅蜜及法空;為求辟支佛者,說十二因緣及獨行法;為求聲聞者,說眾生空及四真諦法。 聲聞畏惡生死,聞眾生空,及四真諦,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,不戲論諸法。如圍中有鹿,既被毒箭,一向求脫,更無他念。 辟支佛雖厭老、病、死,猶能少觀甚深因緣,亦能少度眾生。譬如犀在圍中,雖被毒箭,猶能顧戀其子。 菩薩雖厭老、病、死,能觀諸法實相,究盡深入十二因緣,通達法空,入無量法性。譬如白香象王在獵圍中,雖被箭射,顧視獵者心無所畏,及將營從安步而去。 以是故,三藏中不多說法空。
【相關】法空